2025年1月3日,市高级法院发布《关于授予于颖颖等22名同志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称号的决定》与《关于授予102名同志北京法院第七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业务标兵称号的决定》,审判第二庭三级高级法官李默菡获评北京法院第七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审判第一庭三级高级法官甘琳获评民事审判(商事方向)业务标兵,执行局副局长徐楠获评执行业务标兵。
截至目前,北京金融法院共有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14人,北京市司法实务专家6人,审判执行业务标兵20人次,专家数量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 李默菡 北京金融法院三级高级法官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2011年9月入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先后在研究室、民事审判第四庭工作。2022年6月遴选至北京金融法院,从事金融审判工作。自从事商事审判工作以来,妥善审理了上千起公司类纠纷以及金融纠纷案件,并始终致力于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实现审判能力专业化。曾荣获北京市法院第五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审判业务标兵”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李默菡法官注重从审判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提炼理论,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和裁判文书曾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全国法院优秀案例评选、全国及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参与多项最高人民法院调研课题研究,并在《人民法院报》《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法律年度案例》《北京审判》等刊物发表论文、案例等十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 甘琳 北京金融法院三级高级法官 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 2009年7月入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先后在金融庭、立案速裁庭、金融街人民法庭工作。2020至2022年交流至市高级法院民二庭工作。2022年6月遴选至北京金融法院,从事金融审判工作。自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妥善审理了数千起金融纠纷案件,并始终致力于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实现审判能力专业化。曾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被市高级法院评为“北京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特别奖”“北京市法院模范审判团队”“北京市法院十佳速裁法官”“北京法院宣传调研标兵”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荣获个人嘉奖一次。甘琳法官在优质高效审结大量金融案件的同时,注重从审判实践中总结规律,积极推动北京法院在全国金融审判领域的影响力。承办的金融案件曾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提炼总结的金融审判经验曾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并在全国进行推广,撰写的裁判文书、调研报告、案例、司法建议等多次在法院系统评选活动中获奖。参与多项最高人民法院、市高级法院、国家法官学院调研课题研究,并在《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北京审判》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案例和文章。 徐楠 北京金融法院四级高级法官 2010年至2015年担任西城法院商事审判庭、金融街法庭审判员、副庭长。每年结案数量均位居全院三个商事审判庭第一名,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获“北京市先进法官”、“北京市双优法官”等荣誉称号。2011年,参与编写《西城法院个人消费贷款审判白皮书》,已出版。2014年,起草《金融街人民法庭精细化、标准化、网格化审判管理规范》,已经作为西城法院专业化审判管理规范在全市法院推广。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担任西城法院执行局审判员、副局长,持续关注、加大对西城区发展重点案件的执行保障力度,稳妥执结涉菜园街棚改项目收尾案件5件,涉地铁19号线项目案件4件,涉福绥境大楼项目案件6件,涉及区国资公司危房排险案件4件,探索出司法执行服务保障区域发展的新路径,获得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2022年9月起至今,担任金融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考核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局第一名。同时注重经验机制的总结,起草《案外人异议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纠纷源头治理工作方案》。2024年前5个月,适用此机制化解各类执行异议案件900余件。全局新收执行异议案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8%。牵头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的工作,起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指引》,通过法官和营商环境专家在执行程序中识别具有挽救价值的被执行企业,以执促和、以执防破,创造了具有金融特色首善标准的执行领域枫桥经验。截至目前,适用该机制处理案件68件,结案标的累计272亿余元,已执行到位金额累计180亿元。纾危解困一批民营企业,保障了近10万余名涉案企业职工稳定就业,维护了近230余万投资者的权益。撰写的《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并总结民营企业保护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受到最高法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