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三)
北京金融法院 2021年10月16日 阅读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实践品格、展现实践伟力。2020年11月,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北京金融法院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今天刊发法官学习心得体会第三期。

  党组成员、副院长 薛峰: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金融审判工作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习近平法治思想锻炼党性、锤炼本领,为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贡献北京金融法院的力量,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审二庭庭长 刘建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全面总结我国法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回应法治建设实践难题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反映了法治建设实践逻辑的必然趋势。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我们要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十一个方面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吃透精神、狠抓落实,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各项工作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案庭(审判管理办公室)  林文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作为一名法官,要把“人民”装在心里,研究案件时要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倾听当事人意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严格执行合议制度、法官会议制度;处理各类案件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研究学术问题时,要脚踏实地,坚持把“论文写在中国司法实践上”,研究中国的司法问题,解决中国的司法难题。

  审一庭  李方: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了“十一个坚持”,为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方向和指引。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习总书记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幸福的尺度;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金融法院的一名法官,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始终,在工作中恪守初心,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审判工作质效,为提升金融司法公信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三庭  杨晓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作为一名金融法院的法官,首先要以德为先,确保自己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把忠诚干净担当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标准。其次,应该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能力,使自己的素质能力与金融法院高起点、高标准建院标准相契合。最后,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也要学习法律、金融专业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珍惜每一天的光阴,争取做到一刻不停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韶华,为金融法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执行局  刘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时代结晶,理论深邃、内涵丰富,对我们的司法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饱含的人民情怀,更是我们每一名司法工作者应该透彻领悟、融会贯通的思想理念。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总书记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扑下身子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难题,踏踏实实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推荐分辨率:1600*900及以上 推荐浏览器:IE10及以上版本、或 Chrome、Firefox浏览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61306240

办公时间:上午 9:30-11:30 下午 13:30-16:30

移动端
版权所有:北京金融法院 京ICP备200121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