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 | “这次庭审让我们有了真切的获得感”
北京金融法院 2022年06月04日 阅读次数:

“法院开庭让我们和被告直接对话了,这次庭审让我们有了真切的获得感。”当事人在庭审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到。

近日,北京金融法院审三庭审理了一批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担任审判长,组成五人合议庭,充分发挥庭审功能,在原被告双方之间穿针引线,促进原被告双方良性互动,确保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原告最终主动申请撤回起诉,一场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举报复议隔阂加大

原告吴某等12人因认为某银行存在违法行为向被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即某地银保监局)举报。当地银保监局认为原告所提交的补正材料不符合规定,对其举报事项未予受理。原告不服,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行政复议,中国银保监会作出驳回吴某等人行政复议申请的决定。吴某等12人不服复议,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坚守法治融冰启航

阅卷过程中,合议庭发现,由于原告主体资格、证据材料等方面的原因,该批案件如果只是就案办案,当事人的实质问题得不到解决,也难以真正发挥行政审判监督、尊重行政行为的特殊功效。相对漫长的诉讼过程恐怕会让当事人觉得法院拖延时间,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

“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是一项重要工作,历经长时间的诉讼过程,行政机关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可能越积越深。同时,人民群众选择来法院打官司,对司法充满期待,行政审判应当保障并引导原告依法行使权利,监督并尊重被告的行政行为,依法实质解决行政争议。”薛峰法官在庭前合议时说。于是,合议庭决定让庭审成为冰释前嫌和实质化解争议的“融金池”,以庭审功效最大化为抓手,为行政争议的实质化解打造坚实的信任基础。

庄重尊重协同解纷

近日,北京金融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批案件。庭审中,合议庭经过多轮调查、询问,促进原被告双方良性交流,渐渐冰释前嫌。法院最终查明原告的真实诉求:原告等12人申请查处某银行违规发放购房贷款的行为事出有因。他们都是该房地产项目的购房人,所购房屋烂尾,至今无法交付。原告认为他们的处境与相关银行违规放贷的行为存在着直接关系。于是,请求当地银保监局对银行的相关行为进行查处。被告全面了解了涉案情况,并介绍了相关监管业务。

合议庭在庭审中注重把握当事人合理诉求,通过法律说理,引发双方当事人的依法反思。庄严的法庭对当事人的平等保护,温暖了原告的心,焕发了原被告主动解决纠纷的积极性。庭审后,合议庭继续促进原被告之间的沟通。最后,原告以相关争议的解决途径已经畅通,坚持诉讼已无必要为由主动申请撤回起诉,并对合议庭法官们的工作表示由衷感谢。

这起行政案件的解决,充分发挥了庭审在案件处理中的关键作用,把庭审实质化和能动性贯穿案件全过程,将耐心释法析理、积极沟通协调贯穿到个案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作为积极搭建司法为民桥梁的基石,用司法协同执法,以实际行动“听群众之所需,应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难”,彰显执法司法的人民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附件:

推荐分辨率:1600*900及以上 推荐浏览器:IE10及以上版本、或 Chrome、Firefox浏览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400-010-0101

移动端
版权所有:北京金融法院 京ICP备200121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