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判中考虑执行”的新实践
请看北京金融法院这期“融法课堂”
北京金融法院 2024年08月01日 阅读次数:

在审判中考虑执行,努力在审判环节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近日,北京金融法院审二庭和执行局以“强化审执协同 提升办案质效”共同承办了一期“融法课堂”,从“信、决、治、讲”四个方面为全院干警带来了一场“审执联动”思想盛宴,全院干警积极参与学习。党组书记、院长张雯,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毅全程参加融法课堂活动并点评指导。

从“投诉信”到“感谢信”

“刚开始阅卷的时候,就发现卷宗里有原审被告写来的十封举报信。当时心中就一沉,这个案子不好办!”李默菡法官在分享其办理的一起保理合同纠纷二审案件时说道。

虽然保理人和债务人有和解意向,但本案保证人需要公告,即使采用部分调解部分判决的方式,无论是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存在风险,预想的效果难以实现。

“一件普通案件的办理,常规的办案技巧和经验就足以支撑。但遇到稍微有点特别的案件,选择以什么方式处理、处理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其实是对法官办案价值观和能力的考验和反映。”这是李默菡法官在办理该案时做出的思考。

面对上诉人迫切希望和解的期盼,被上诉人想要尽快拿回应收账款的意愿,保证人始终没有到庭的现实,李默菡法官团队最终决定采取以“调解+执行+判决”的方式处理该案,通过将“执行前引”,在促成部分当事人调解后当场履行完毕,再以“判决断后”,基于调解的事实作出最终判决,为民营企业减负3000余万元。上诉各方对处理结果均表示十分满意。作为其中一方上诉人的某民营企业代理人表示,通过这个案子的妥善处置,公司获得了投资人的资助,不仅卸下了沉重的负担,也给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诉、审、调、判、执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他们之间关系妥善处理每一起司法案件?

“诉、审、调、判、执是司法中各自独立的行为。处理好五者既独立、又关联的关系,是提高审判质效、促进纠纷解决、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金融审判应抓住重建重塑重构信任信用这个金融市场的核心,以审明理、以理促调、以调促和、以和促执、以执简纷、以判止争,高效服务金融强国建设。”薛峰副院长点评说。

从“被动决”到“主动行”

在审判程序中联动执行介入,审执融合推动纠纷彻底化解。这是审二庭郝笛法官和执行局刘辉法官办理的真实案件。

投资人韩某认购了170万元私募基金产品份额,到期后未能赎回本金和收益。韩某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仲裁庭经审理认为基金公司存在违约违规行为造成韩某损失,裁决基金公司赔偿韩某本金及资金占用损失。韩某依据裁决书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基金公司虽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但该基金产品却多次分配收益,基金公司拒绝向韩某分配,也未办理基份额变更登记。

对于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如果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固守基金财产独立性不可突破的理论,将导致中小投资者既执行不到财产,又无法获得收益分配,处于“赢了裁决,输了权益”的境地,亦有可能引发信访风险。

“我们采用‘审执融合、实质化解‘的方案,站在实现仲裁与司法有效衔接的高度,采取两步走措施,一方面审判庭法官从执行异议之诉实体裁判角度做基金公司工作,使其产生和解的意愿;另一方面执行法官从仲裁执行层面做双方工作,以执行和解的方式来解决投资收益款的分配问题,从源头上解决当下及将来无休止的纷争。”郝笛法官讲述。

“立案、审判和执行部门在案件处理中配合开展纠纷化解工作,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每一个环节都把案结事了的工作做到极致,才能防止‘一案结而多案生’。”执行法官刘辉分享办案心得。

“金融纠纷的核心特点之一是金融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信任信用缺失,通过审执互动,在办案中恢复和重构重建信任信用,才能彻底解决矛盾,实现案结事了。”宋毅副院长在点评时说。

从“个案审”到“市场治”

金融案件的审理不仅关系到个案当事人,还关系到相应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和金融行业健康发展。通过每一个案件的审判执行,深入思考每一个多发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探寻纠纷的产生原因,才能实现“个案公正高效审理”,促进“行业依法规范治理”。

“以敏于发现问题的自觉,以勇于破题的担当,以善于破题的智慧,以典型案件化解、树立行业治理规则,是我们金融法官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在分享如何“提炼规则、实现治理,为投资者权益赋能,示范引领化解类案”分享中,徐楠法官动情地说。

“立足金融司法审判实践‘富矿’,善于用‘有意思’的语言讲好‘有意义’的道理,用‘听得懂’的案例阐释‘听得进’的法理,才能使宣传故事成为法治教育的讲堂。”在“如何讲好金融司法故事”分享环节,曾巧艺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

坚持立、审、执协同发力,立足专业,综合施策,深挖金融治理规则,执金融司法之道,施金融司法之术,促金融为民之治,以高质量金融司法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金融法院始终在路上。

“全院干警要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以28项指标为牵引,充分发挥融法课堂作为业务培训、充电赋能讲台,互动协作、交流联动平台的作用,持续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审判队伍,不断推进金融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党组书记、院长张雯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北京金融法院“融法课堂”干货满满

在场“同学们”也收获满满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得体会吧!

审判第三庭三级高级法官李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如何通过金融案件的办理,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和活力,这次“融法课堂”的案例分享再一次拓展了我们的审理思路和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样本式的案例参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办案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思考案件办理流程各个程序节点应该发挥的功能和程序间联动作用,从而更加灵活智慧的依法办案,取得最优的案件质效,为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贡献金融司法力量。从案件中学习,从实践中探索。北京金融法院创新授课形式,融合“学、思、辩、议、享”五位一体,进一步扩大学员范围,有效提升了授课同志和学员们的学习参与度和获得感。

立案庭法官助理张琳琳

本次融法课堂是一场精神盛宴,堪称惊艳。沉浸其中,干货满满、酣畅淋漓,让我对金融审判有了更深一层认识,也让我忍不住思考优秀法官如何“炼”成。保理纠纷、涉私募基金纠纷相关案件专业疑难,我们的法官能紧扣要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与此同时,系统办案思维、群众工作方法、为民情怀和法宣艺术也徐徐铺展开来,这绝非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一日之功。这启迪我要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扛牢使命担当、注重点滴积累、用心钻研体悟,为我院以案件树规则,以协同促治理,支撑和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审判第一庭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邱林霞

通过此次“融法课堂”,我更加体会到了“审执结合”的能动工作模式带动法院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提高站位,紧紧围绕28项指标紧抓落实,确保全院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作为审判第一庭的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我深刻认识到审判团队承办的每一个案件不仅仅是一个案子,更是牵动当事人的“大事”,每个案件的“前世今生”都值得法官团队认真关注挖掘,一个案子的妥善联动处理也许就能够带动该案背后关联矛盾纠纷的化解。这也是我院“诉源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今后我院实质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新的思路和工作模式。

首批法律研修生王磊

非常荣幸以首批法律研修生的身份参加此次“融法课堂”。我们不仅看到了案件处理的细节,也理解了法官在复杂案件中的思考路径和决策过程,更体会到法律背后的人文关怀。这让我意识到,法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文和判决,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关注着每一个个体的尊严与权益。法官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我将以此次授课为契机,不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而不懈奋斗。

首批法律研修生刘若英

此次“融法课堂”帮助我更深的了解了金融案件的特殊性,也引发了我诸多思考。金融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交易结构,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通过诉、审、调、判、执、宣的有机统一,力争找到既能化解纠纷、又能保障各方权益的司法方案,进而达到双赢局面,是法官的追求,也充分体现了金融审判法官的素质和担当。

首批法律研修生袁良迁

通过参加此次“融法课堂”,我不仅对法律程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司法实践中的智慧与温度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讲述一起案件办理过程时,法官阐述了审执融合的审判理念在金融领域的作用发挥,这使我意识到,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不仅是判决上的文字,更需要审判执行的密切协作。此次“融法课堂”不仅传递了法律知识,更展现了司法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促使我深思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首批法律研修生董紫薇

张军院长指出:“把实质化解贯穿案件审理始终,在每一个环节都把化解贯穿案件审理始终,在每一个环节都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讼的功课做到极致。”这也是贯穿此次“融法课堂”的主题。从“投诉信”到“感谢信”,从“被动决”到“主动行”,从“个案审”到“市场治”,实现诉、审、调、判、执、宣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司法审判在社会治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融法课堂”于我们研修生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不仅从中了解到了法律的精神和原则,也学到了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些都将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附件:

推荐分辨率:1600*900及以上 推荐浏览器:IE10及以上版本、或 Chrome、Firefox浏览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400-010-0101

移动端
版权所有:北京金融法院 京ICP备200121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