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青春对话
北京金融法院 2025年07月29日 阅读次数:

近日,北京金融法院组织来院开展暑期实习的台湾地区法科学生与第五批法律研修生开展“缘法而行·融光相伴”两岸青年学子交流沙龙活动。政治部副主任葛玲、审判第二庭三级高级法官李默菡以及相关同志参加活动。


此前,根据市高级法院统一安排,北京金融法院接收了3名台湾学生来院实习。与此同时,北京金融法院法律研修项目亦行至第五批。海峡两岸共享中华文化血脉、同负法治建设使命的一群青年人,以法律为纽带,以研修为平台,相聚在融法大家庭。


微信图片_20250804102010.jpg


沙龙活动中,同学们围绕研修感悟、青年法律人的使命担当等分享了心得体会,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作为带教导师,李默菡法官则深情寄语,两岸虽然法律制度各有特色,但追求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如一,期待两岸青年法律人共同为中华法治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葛玲副主任祝福即将结束实习的台湾学子,祝愿刚刚开启研修的同学们能收获愉快的研修体验和丰硕的研修成果。她的话语中,既有对两岸法学交流的深切期望,也有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法律无界,青春有梦,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法学之路上坚定前行,用专业与热忱守护公平正义,用理解与包容促进两岸交流!


同学感悟


徐同学

很荣幸能在北京金融法院实习。这里专业严谨的氛围,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深受感染。虽然初次参与法院实习令我感到紧张,但在大家帮助下,我快速成长,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暖,也坚定了我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感谢北京金融法院给予的机会,我会带着在这里学到的知识继续努力!


同学

七月,我带着对大陆金融司法的好奇走进北京金融法院。从司法实践“新手”起步,我的带教导师李默菡法官手把手教我专业检索、耐心答疑。卷宗批注里的金融创新与风险平衡智慧,庭审法槌下的权益与安全共鸣——原来法治的温度,藏在专业底色的细致里:立案精准分类、文书释法说理、案卷认真归档,每个流程都让我感悟到法律人要如工匠深耕,更以初心守护信任。


吴同学

在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庭的实习,让我对金融司法实践有了全新认知。通过研读大量保险合同纠纷文书,使我真切看到了在每一份判决的背后,法官们是如何运用规则,在复杂的保险关系和当事人诉求间寻找公平合理的解决路径。“细节决定专业”,这段实习不仅深化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强化了我对法律工作应有的责任意识。


王同学

虽然研修生活才开始不久,但我能深深感受到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之间的差异。学校学习中接触的大部分案例都是“简化版本”,争议的焦点突出、很少需要处理分析真实的证据。而真实案件的处理需要通过证据完全和认定案件事实、找到可能的争议焦点,进行类案检索,最后形成判决。


崔同学

非常荣幸也特别开心能参与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海峡两岸青年人们因对法律的共同兴趣走在了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在这次沙龙中我们各自表达想法与感悟,互相启发相互赞同,似乎彼时彼刻跨越了海峡、超越了历史,真真正正让我们每一个人体会到“两岸一家亲”!


顾同学

来之前便对北京金融法院承办的专业金融案件心怀好奇与憧憬。初入法院,工作人员的严谨细致让我由衷敬佩。未来几个月的研修生活,我渴望提升专业与实践能力,与大家交流共进,定以热忱之心,为金融法院发展添砖加瓦。

推荐分辨率:1600*900及以上 推荐浏览器:IE10及以上版本、或 Chrome、Firefox浏览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61306240

办公时间  上午:9:30-11:30 下午:13:30-16:30

移动端
版权所有:北京金融法院 京ICP备200121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