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引擎。然而,产业高速成长的背后,也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部分民营企业可能因此面临暂时的资金困境。如何既有效化解金融纠纷,又精准护航代表未来方向的绿色产业行稳致远?北京金融法院近期成功调解的一起融资租赁纠纷案,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
案情简介
磷酸铁锂(简称LFP),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主要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Q公司是一家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领域的头部企业,磷酸铁锂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列,并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2023年,该公司通过售后回租方式,向金融机构融资3亿元。因受到去年材料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企业经营暂时遇到困难,出现了逾期支付租金的情况。
调解结案
案件审理过程中,考虑到Q公司属于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法院邀请熟悉和了解新能源产业的营商环境专家参与调解工作,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调解方案。一方面,金融机构主动调整剩余租金的分期支付方式、金额,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Q公司通过新增对下游动力电池及储能客户的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增信,确保金融机构风险有效得以控制。
最终,该案以调解方式结案。该案的妥善解决,不仅从实质上化解了金融纠纷,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更有利于支持和鼓励我国新能源产业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