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5年北京市首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我院报送的“以调促和化解企业危机,以执防破助力企业重生”机制成功入选。据了解,本次评选,全市各单位报送的210个案例中评选出20个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经过层层筛选成功入选。
改革背景
金融案件具有涉案标的大、法律关系复杂、外溢性强、易引发群体事件的特点,部分重大金融风险化解案件更具有政治敏感性强、民营企业占比高、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为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引导资本向善和服务实体经济,北京金融法院携手市工商联,创新构建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
亮点举措
(一)前端发力,以调促和,全面推进信用修复。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法,全力打造“枫桥驿站”品牌,升级打造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中心,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多元化解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握“要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条工作主线,构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7类案由源头解纷方案,发挥“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服务平台”2个平台作用,聚焦“金融专业调解组织+金融管理部门+专门法院”3个维度协同联动,设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并引入来自多个行业的20名入库专家(调解员),在立、审、执、访4个方面上持续发力,将纠纷调解贯穿诉前、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
(二)后端护航,以执防破,助力企业纾困重生。探索出“市场精准评估+企业全力自救+投融资他救”的全新纠纷解决模式。引入专家助力识别、发现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搭建当事人沟通协商的平台。在法官的主持下和优化营商专家的协助下,对矛盾纠纷“把脉问诊”,形成“一案一策”的促和解纷方案。发挥执行工作职能,促进双方修复、重建信任信用关系。以执促和、以执防破,助力金融债权最大限度实现和被执行企业重生、发展。
主要成效
(一)促进企业依法健康经营。北京金融法院营商环境工作室自2022年7月建立至今,适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办理案件92件,不包括适用机制调解结案的平行案件120余件。办理案件标的311亿元,执行到位192亿元,发送涉民营企业司法建议12份,发布典型案例6批,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市场信心。发布审判白皮书4份,进一步该机制的辐射效应。挽救民营企业50余家,保障了10余万名涉案企业职工的稳定就业,维护了230余万名个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填补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空白。该工作机制填补了北京在世界银行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中“破产前程序”子指标领域的空白,即优化企业在进入诉讼到破产前执行阶段的营商环境,在此阶段通过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等“有温度”的强制措施,最大限度维持企业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