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共学宣讲研讨会
北京金融法院 2025年08月27日 阅读次数:

近日,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共学宣讲研讨会,旨在以案促学、凝聚共识,进一步完善金融法治协同机制建设、提升我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服务保障能力、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副院长薛峰,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特邀调解员代表,优化营商环境专业调研团队全体成员,参与典型案例办理的骨干法官参会。会议由薛峰副院长主持。


薛峰副院长在致辞中介绍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2年,北京金融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高院的有力指导下,携手北京市工商联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重塑信任和修复信用,聚焦合理区分企业失能与失信,守正创新资产优化配置、助力企业涅槃重生、全面实现金融机构债权为特点的“立审执破”一体的金融法治协同治理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办结案件92件,相关案件覆盖钢铁产能、污水处理、现代物流等传统行业及光伏电池、绿色发电等绿色新能源领域,形成典型案例数十件。案件涉及标的达311亿元,执行到位192亿元;帮助民营企业纾困50余家,保障十余万职工就业,维护230余万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召开本次研讨会,就是要通过共学法律政策,宣讲典型案例,广泛征求意见,促进迭代升级现有工作机制,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效能。


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专业调研团队团队长、执行局局长雷运龙围绕近期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入领学并分享了学习体会。他认为,今年5月20日正式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长期以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等转化为法律规范,意义重大。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二十五条具体举措,涵盖保障公平竞争、助力融资、解决账款拖欠、保护产权及经营者权益等关键领域,旨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作为司法工作者,要以这些法律法规和司法政策为指引,在办理的每一件司法案件中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8位来自审判执行一线的法官介绍了本人承办的17件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全面展现北京金融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方法和积极作为。在某海洋世界案例中,面对某海洋世界的经营困境,法官突破以发展为视角,邀请专家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前景,促成双方和解,助力涉案企业抓住春节黄金假期实现喘息回血、摆脱困境。某光伏电力公司1.0版案例中,法官在专家助力下探索创新“活封活扣+精准评估+企业自救+投融资他救”促和解纷模式,4个月帮助涉诉企业脱困重生,金融机构全部实现债权。某光伏电力公司2.0版案例中,2年前1.0版案件中的被执行人上级母公司(集团公司)涉诉,母公司基于在我院办理1.0版案件中的良好司法体验和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的信心,进入执行后主动要求进入工作室调解,而案件申请执行人在我院适用该机制和解成功数件案件,也要求进入工作室调解,经过法官和专家的努力,仅用时1个月双方达成和解,被执行企业支付首笔款项7亿元。某科服公司案例中,法官聚焦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前期同意作为被执行人的某科服公司自行处理非核心资产清偿欠款,在自行清偿4个亿后,剩余欠款9000万由法院拍卖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清偿。为进一步降低拍卖股票对该公司、上市公司及股民的影响,法官采取了“两分两拍、四主一辅”的方式精准处置股票,与传统的一次性拍卖股票相比少处置被执行人持有股票230余万股,将受市场波动拍卖股票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会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特邀调解员对17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李志起指出:

涉案企业短时陷入困境需要综合分析,金融法院多维度、多视角研判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采取“一案一策”的方法为企业赋能增信、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见效果、见方法、见温度、见境界”展现了高超审判执行艺术,彰显了执法办案的人文关怀。会上介绍的17个案例均体现出金融法官主动作为的担当,体现了热烈的司法温度。看到了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持续长足进步,思维愈发融合,思路愈发清晰,成效持续放大,令人鼓舞振奋。


中创时代集团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吕鹏辉指出: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体现了金融法院的创新担当、责任担当,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完全符合《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具体要求,金融法院在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今天介绍的17个典型案例可以说件件经典,都体现了情理法的结合,希望金融法院将这些案件系统梳理汇总后走入企业、深入行业、全面宣讲,进一步提升典型案例的社会影响力。


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王俊苏指出:

作为一名企业代表也作为一名特邀调解员,每次来到金融法院都很受触动,也很感动,金融法院的法官在繁重的办案压力下,坚持创新机制,坚持担当作为,帮助涉案企业修复信用、恢复信任,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家国情怀,充分证明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发布前3年,金融法院就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路径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完全契合,案件交到这样的法院手里,企业非常放心。希望金融法院继续总结经验,取得更好效果,也希望继续保持法院与企业的双向交流,倾听企业第一手诉求,保护企业远离风险、行稳致远。


91科技集团工会副主席、战略发展部总监何晓冬指出:

司法工作需要兼顾法理和情理,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作为金融法院人民陪审员,参与过多起适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案件的调解,深深感受到金融法官的责任、担当和智慧。今天的案例介绍,使自己对这项工作机制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自己在后续陪审过程中,更加深入的和法官交流探讨,碰撞出更多司法智慧的火花,积极参与促和解纷,努力培育出更多典型案例,共同为化解金融纠纷、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张雯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她首先对参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此次会议采取共学宣讲的方式征求企业意见、专家意见,对于提升全院工作水平意义重大。希望各位专家能持续提供真知灼见,助力法院提升工作水平,让司法创新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她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浸润千行百业,金融审判执行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金融法院一直坚持“审判工作中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负责营商环境,案案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贯穿立审执全流程,助力各类经济实体发展壮大。全院干警要牢固树立“以发展为导向,审判树规则,协同促治理”的理念,与专家们建立长效沟通交流机制,共同研究案件、参与调解和解,破解难题。法官们要习惯于深入行业、深入企业、深入产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从中汲取帮助与启发。北京金融法院将持续对标对表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持续在前端发力以调促和,全流程助企护企;在后端护航以执防破,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优化金融司法服务保障机制,持续加强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则供给,为首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司法保障。

附件:

推荐分辨率:1600*900及以上 推荐浏览器:IE10及以上版本、或 Chrome、Firefox浏览器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61306240

办公时间  上午:9:30-11:30 下午:13:30-16:30

移动端
版权所有:北京金融法院 京ICP备200121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689号